织物防螨试验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 GB/T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织物防螨试验主要涵盖驱避法与抑制法两种专业检测手段:
驱避法:该方法普适于各类纺织产品。测试时,将试样与对照样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在标准化环境下与螨虫充分接触,经特定时长培养后,精确统计两个培养皿内的存活螨虫数量,再依据既定试验规程计算螨虫驱避率或抑制率,以此量化评估织物的防螨效能。
抑制法:主要适用于棉絮、羽绒填充物及地毯等不常洗涤的纺织品。通过持续观察螨虫在试样表面的生长、繁殖状况,直观评估其防螨性能。
防螨试验结果通常以螨虫驱避率或抑制率为核心指标呈现,数值越高,表明纺织品的防螨效果越显著。这些精准的检测数据为消费者选购防螨纺织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其有效降低螨虫过敏风险,提升家居生活健康品质
织物防螨试验标准
在纺织品防螨性能测试标准领域,日本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评价体系也更为成熟。1993年,日本服装制品质量对策协会率先制定《防螨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于1998年进一步推出《防螨织物忌避试验方法》,对螨虫饲养条件、数据计算方法等关键环节作出严格规范。此后,该协会相继起草了JSIF B 010—2001《防螨性能(驱避试验、玻璃管法)试验方法》、JSIF B 011—2001《防螨性能(驱避试验、花瓣法)试验方法》、JSIF B 012—2001《防螨性能(增殖抑制试验、混入培养基法)试验方法》等专业标准。此外,日本工业调查会颁布的日本工业标准JISL1920—2007《纺织品抗家庭尘螨效果的试验方法》,也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除日本外,法国国家标准NFG39-011—2009《纺织品特性具有抗螨特性的织物和聚合材料抗螨功效的特性和测量》,同样是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防螨测试标准。
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建设工作也稳步推进。2003年,《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中,首次系统阐述了灭螨和驱螨药效试验方法与评价准则;随后,行业标准NY/T1151.2—2006《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2部分:灭螨和驱螨剂》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2008年,我国发布FZ/T01100—2008《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定》,为防螨性能测试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评估指标。这一标准后经修订升级为国家标准GB/T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并于2010年2月1日正式实施。
纵观国内外纺织品防螨性能测试标准,主流评价方法主要包含螨虫死亡率评价法、驱避率评价法、抑制率评价法和通过率评价法四大类,其中又以螨虫死亡率评价法与驱避率评价法应用最为广泛。前者涵盖螨虫培殖法、夹持法和螺旋管法等具体试验手段,后者则包括大阪府立公共卫生研究所法、阻止侵入法、地毯协会法、玻璃管法和诱引法等多种实操方法。我国纺织行业标准FZ/T01100—2008,重点采用了螨虫死亡率评价法和驱避率评价法,并将螨虫培养基法和大阪府立公共卫生研究所法作为对应的试验方法,确保检测流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服务地区(部分)
- 陕西
- 贵州
- 宁夏
- 广西
- 海南
- 北京
- 安徽
- 辽宁
- 江苏
- 香港
- 黑龙江
- 台湾
- 四川
- 西藏
- 甘肃
- 浙江
- 吉林
- 澳门
- 湖南
-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