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有关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和完善,一直是广大的用户所关心的问题,其中有机部分的检测项目更是重中之重、难上加难。这主要体现在有机检测项目所覆盖的目标化合物的多样性与土壤基质本身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样品提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步骤与仪器参数的优化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
1、有机土壤样品采集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在对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土壤性状及污染历史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取样量依样品类型,污染水平,潜在干扰物质与方法的检测限而定。
2、土壤样品处理
采集的土壤样品在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要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由于PCBs是半挥发性的并能够光解,所以要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且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再进行磨碎,然后根据分析目的过筛、保存。
3、土壤处理时的特别注意
在样品的采集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特别是当待测物的污染水平相差很大时。
虽然我国对于化肥的质量检测有着严格的标准规定,这其中包含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还有相关的企业标准,可见有关部门对化肥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化肥质量检测,可以帮助政府对化肥产品进行较好的控制,敦促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和改善,促进化肥工业的发展。然而,通过近年来化肥检测的试验研究,仍然发现化肥一些质量问题和掺假手段。
1.氮肥掺假问题:氮肥掺假的手段主要是将低成本和无效物质混入含硫尿素,但它们被作为纯尿素出售。不知不觉中,农民以高价购买了低成本甚至适得其反的肥料,这导致农产品吸收更少的养分,并减少了它们的收益。
2.磷肥及钾肥掺假问题:化肥的另一种成分是磷肥。市场上将会有一些假磷肥将低成本的磷矿粉作为主成分,而磷矿粉的替代容易导致土壤硬化,并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检测,有很多以钾肥为主的化肥或复合肥采用钙粉代替钾肥的情况,这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最终的肥效。
3.氯离子严重超标问题:国家对含有氯离子的化肥产品进行了特别规定,正常化肥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然而,有些化肥的包装上没有氯离子标记。但是,经过检测,发现氯离子含量不仅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而且严重超标。氯离子超标会使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发生变异,这也将对农产品的生长产生严重后果,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
4.有机质问题:有些有机化肥产品存在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如果有机质含量不达标,就不能发挥化肥的真正作用和效果,这就使得即使在农作物上施用化肥也不可能达到有机肥的真正效果。